路上琳瑯滿目的餐廳招牌,你都瞭解他們所代表的餐廳種類嗎?快
跟著小編一起來認識一下,讓你之後不只台灣橫著走,到國外也能輕鬆找到想吃的料理。
Diner
Diner是一種美式餐廳,通常吃的是漢堡、薯條、派和飲料,80、90 年代的diner 最大特色就是內部裝潢,
常見的diner內部地板磁磚是黑白相間,有一排counter(吧台)跟bar stool(高腳椅),其他不是吧台的座位則是
sofa booth(軟軟的沙發椅),電影《灰姑娘的玻璃手機》主角家開的店就是典型的diner,而這種復古風的裝潢,
現在比較少見,現在一般說的diner會指吃漢堡、薯條、派等美式食物的地方。
而台北有一家 the Diner 樂子餐廳吃的就是美式料理。
Buffet
Buffet 是自助式吃到飽餐廳,食客可以自行選取食物的進餐方式,比較常見是在旅館或是一些宴會當中。
最早是從歐洲興起,所以許多早期自助餐是西式居多,但現在自助餐也多了很多異國料理,
如:日式、韓式、泰式、港式。
Bistro
Bistro一般中文翻譯成法式小餐館、小飯館,最初的起源是巴黎提供平凡菜色的平價小餐廳。
bistro在法國就是平價餐廳,餐點是法式家常菜,像是beef stew(燉牛肉)、ratatouille(法式燉菜)。
台灣有些 bistro 會寫成義法式餐館,其實應該要寫法式餐館是比較正確的。
Pizzeria
Pizzeria一看就知道跟pizza有關,pizzeria這個字是義大利文披薩店的意思,現在英文的披薩店也稱作pizzeria,
也就是製作pizza、客人享用pizza的地方,通常 pizzeria 賣的是義式披薩,而非美式披薩。
義式披薩跟美式披薩最大的不同在於它的厚度,義式披薩餅皮比較薄、酥脆,而美式披薩餅皮比較厚。
Café
café 不是單純的咖啡店,café除了賣coffee(咖啡)、beverage(飲料),還有light meal(輕食)。
如:salad(沙拉)、sandwich(三明治)和baked goods(烘培食品),比較屬於類似簡餐的性質,
也適合人們悠閒的坐著聊天用餐的地方。
Food court
Food court美食街,也稱做美食廣場,一般常出現在百貨公司、購物中心或是機場。
通常food court會有不同種類的食物,最大的特點是它有公共的用餐空間和自助式,自己點餐後自己拿到位子上。
Cafeteria
Cafeteria 類似中文的食堂,跟 food court 有點類似,但是cafeteria通常會出現在學校的「學生餐廳」或是公司的
「員工餐廳」,通常選擇也比food court少。
cafeteria很多是自助形式,但跟 buffet不同,不是吃到飽,而是吃多少算多少錢,但也不一定全部是自助餐,
也可能是一份一份的餐點形式。
Fast food restaurant
Fast food restaurant 速食餐廳,是指出餐速度很快、服務維持在最低限度的餐廳。
一般我們對速食餐廳的印象多半是油炸物或是比較不健康的食品,像是McDonald’s麥當勞、KFC肯德基,
還有加州有名的In-N-Out Burger。
但是近年來,許多速食業者改變路線,開始銷售更多樣化、更健康的食物如:沙拉、水果。
目前許多速食店甚至星巴克,都有drive-thru得來速的服務,也就是能夠在車上點餐、領取餐點,
這種服務最早出現在1930年代的美國,之後傳遍全世界。
Food truck
Food truck餐車是在大型可移動的卡車上賣食物,賣的食物有許多種類,從點心、冰淇淋、咖啡、鬆餅、漢堡、
三明治到捲餅都有,在美國很常出現在大學校園、園遊會、農夫市集出現。
電影《五星主廚快餐車》就是在餐車裡賣古巴三明治,台灣也能在北海岸靠近公路的地方、捷運站旁邊停車場等地方
看到不同的餐車。
Concession stand
Concession stand指的是一般會出現在電影院、遊樂場或是看運動賽事的體育場賣食物飲料的地方,通常提供的是點心、飲料,如:熱狗、爆米花、薯條、可樂、雪碧等等,concession stand 有長型櫃檯,有許多窗口可以點餐。
Food stall
food stall 指的是食物攤販,常出現在台灣的夜市、市場、園遊會、路邊等地方,賣的食物各式各樣,可以是炸雞、
滷味、飲料、果汁、冰淇淋等。
不同地區也有不同的小吃攤文化,普遍來說亞洲國家的食物攤販比較常見,而美國因為幅員廣大,比較常見的是能夠
移動的food truck餐車。
延伸閱讀